12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11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
截图来源:央行官网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9.4%和10.8%,整体来看,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贷款增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
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受去年高基数影响,11月M2同比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所回落,但整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当前我国政策重心正由货币政策主导向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主导切换,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有序。
11月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当月新增信贷规模呈现“环比增加、同比小幅回落”态势。分结构看,当月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居民贷款有所改善。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市场机构普遍观点认为,年末信贷投放将趋于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考虑到10月以来地方政府集中发行了大量特殊再融资债,会导致11月开始部分存量贷款被陆续偿还,进而使得新增总量有所对冲,但总体稳定在合理水平。
分部门看,11月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
温彬指出,当月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有较好表现。在当月“双11”购物节叠加10月低基数影响下,居民短期贷款投放改善。在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的推动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得到拉动。
对于当月票据融资,广发证券银行联席首席分析师王先爽认为,部分银行年末增持票据,为年初“开门红”囤额度。
社融规模增量保持稳定
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少增44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4992亿,是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因。
“政府债券净融资多增是11月社融数据中的一个亮点。”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包括政府债券融资在内的社融中的每个分项皆反映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
张旭强调,发放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皆为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方式。“金融部门购买政府债券,财政系统将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支出给实体经济部门,这个过程显然是会使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他说。
他还指出,年末中央财政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为社融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正在逐渐褪去,当前正处于一个新的社融增速反弹波段之中。
此外,11月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净融资实现同比多增。其中,11月信托贷款增加197亿元,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03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726亿元。
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有序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二者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扩大,反映资金活化效率偏低,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需恢复。
今年以来,M1同比增速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并在近两个月表现低迷。张旭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活期存款转化为了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理财产品或是其余类型的存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货币端预计将维持紧平衡,考虑到国际收支平衡压力,降息较难,年内降准的概率也不大,降准或在明年一季度。当前我国政策重心正由货币政策主导向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主导切换,预计货币政策辅助产业、财政政策,信贷投放保持平稳有序,避免大起大落,结构有增有减。
温彬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以及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总基调下,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地平稳投放,更好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金融机构将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更好平滑月度和季度间波动,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