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2003年选调生经验交流会

在发展中搭建平台 促选调生尽快成长 中共黄骅市委组织部 几年来,黄骅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组织部门关于选调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抓好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使用,以黄骅的发展实践为平台,促进选调生的成长进步。通过实践锻炼,选调生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成为干部队伍中一支鲜活的力量。目前,有2人提拔担任了副科级领导职务,2人担任了股级职务。主要做法是: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思想重视为前提,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来抓 当前,黄骅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目标,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必须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必须要抓好选调生工作这个“重中之重”。基于这一点,黄骅市委着眼长远,站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黄骅大发展的高度,把选调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来抓。我们明确提出树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新观念,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全面加强选调生的培养锻炼。组织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管理部门,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年底有检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二、以关心爱护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关键,为选调生创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选调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如何使他们走好工作中的“第一步”,确保选调生高质量“产出”,我们注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着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选调生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投身发展实践的思想观念,在基层能够“呆得下、住得住、干得实”。 一是合理选择下派单位。对选派到黄骅市的4名选调生,先后安排到羊二庄、滕庄子等乡镇。这些乡镇班子团结、基础条件比较好、有利于选调生锻炼成长,主要领导同志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领导水平比较高,为选调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土壤”。同时我们以发挥特长为原则,对选调生委以重任,通过担任一定的职务,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有2名选调生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了乡(镇)长助理职务,其中一名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另外2名选调生,1名担任了镇农业办主任,1名担任了乡党委组织员。 二是搞好“传、帮、带”。我们建立了乡镇党政领导与选调生“一对一”结对子制度,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作为选调生的培养联系人,搞好“传、帮、带”,既注重对选调生的身教,让其跟班学习,又注重言传,交流工作中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使选调生尽快打开工作局面。2001届选调生刘体贵同志分配到羊二庄镇以后,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党务副书记充分履行直接责任人和培养联系人的职责,经常给予指导、帮助,讲镇情、指路子、教法子,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乡镇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镇党委任命为农业办主任。在任农业办主任期间,通过组织举办技术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方法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组建了农民枣草合作组织、食用菌发展合作组织和苦咸水养殖合作组织,建立起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花卉种植基地和养殖小区,使全镇由传统农业种植向以苜蓿、冬枣、牛羊、苦咸水养殖及食用菌为主的“五业兴农”方向发展。2002届选调生胡学锋,安排到齐家务乡以后,为充分发挥他熟悉企业管理的特长,我们安排他参与企业调研工作。通过对全乡1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总结情况、分析问题,胡学锋同志撰写了《齐家务乡民营企业调查报告》、《关于齐家务乡五金制品、医疗电器行业的调查报告》等多篇调研文章,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组建五金制品协会、整合电路板企业、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培树名牌等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三是生活上关心,解除后顾之忧。选调生从学校到乡镇,工作和生活环境变化较大,尤其在生活方面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对选调生厚爱一层,在工作上爱护、在生活上关心。常委、组织部长作为选调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经常与选调生进行谈话,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和当前的困难,各乡镇党委也非常注意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选调生解除后顾之忧。选调生于雪同志在2000年刚生完小孩,孩子还处于哺乳期,她往返市区和乡镇之间很不方便,组织部将其安排到距离家较近的黄骅镇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以工作一线为舞台,以培养使用为途径,营造选调生成长进步的广阔空间 我们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秀培养”的原则,把发展黄骅的大实践作为选调生增长才干的课堂,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和途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安排选调生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坚持在关键时刻看本质、在工作中看发展、在发展中看主流,对表现突出的选调生,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一是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本着“突出专长、培养能力、人尽其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对选调生进行多部门、多岗位锻炼,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丰富基层工作经验。1999届选调生肖宝清,先后担任滕庄子乡乡长助理、孔店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农业办主任,经过了多个岗位锻炼,再加之在黄骅组织部帮助工作近一年,进步很快,27岁就被提拔为副镇长,成为黄骅市最年轻的副乡镇长。他任副镇长分管农业和土地工作后,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持制定了《常郭镇苜蓿产业化三年发展规划》,并采取“连片开发、集中种植、分户管理”的模式,实行了“一个基地、一个规划、一套奖惩”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全镇新种植苜蓿1.3万亩,超千亩大方5个;新种植冬小枣1.1万亩,千亩以上大方4个;新规划建成养殖小区8个。截止目前,分配到我市的选调生全部接受过两个以上岗位锻炼。 二是通过艰苦环境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我们一直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的思想,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考验人,在矛盾集中的地方磨练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评价人”,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矛盾集中、环境艰苦的地方接受磨练,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招商引资、防治“非典”等重大活动,都成为选调生锻炼成长的阵地。目前,我市的4名选调生,都参加过村委会换届选举、税费改革调查、征收统筹、产业结构调整、防治“非典”等重点、难点工作。 三是通过提拔使用、向上输送人才,加快选调生成长。我们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的用人观念,既重标准,又不唯资历、不抠台阶,对表现突出的选调生,及时提拔使用或优先向上级推荐。在2002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期间,我们将两名选调生优先安排到乡镇任副乡(镇)长。此外,今年以来,又选派1名优秀选调生到沧州市委组织部帮助工作,抽调2名选调生到市联系办锻炼。通过在高一层次工作环境中的学习、工作,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才干。 四、以促进成长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严格选调生的监督管理 我们始终注重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与“管”“两手硬”,对选调生既真心关怀爱护,又严格监督管理,做到放手不撒手,爱护不袒护,宽容不纵容。 一是建立政治理论定期培训制度,过好学习关。定期选派选调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分别安排4名选调生参加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市委党校“朝阳工程”班等6次,其中1名选调生还参加了黄骅市青年干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班。 二是建立定期谈话汇报制度,过好政治关。组织部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定期同选调生谈话,实行“四必谈”,即:刚参加工作时必谈,调整岗位时必谈,提拔重用时必谈,遇到挫折时必谈。通过经常性的谈话教育,掌握其工作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该关心的关心,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 三是建立跟踪考察制度,过好实绩关。结合领导班子考核考察,组织部在半年和年终对选调生进行两次全面考察。考察采取座谈、民主评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细致地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重点了解选调生适应基层工作的能力、工作作风和群众观点、思想政治状况和政策理论水平、工作实绩和发展潜力。并将每一名选调生的跟踪考察材料、年度考核材料、工作总结等全部归入本人档案,为推荐和使用提供依据。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选调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选调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长抓不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为选调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选调生快速、健康成长,为黄骅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分页---] 着眼需要 强化培养 努力加大选调生的使用力度 中共东光县委组织部 近几年来,我县共接收省委选调生5名。为使他们尽快成长,我们根据选调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提高认识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关键,以使用人才为目的,努力营造选调生教育、培养、成才的良好氛围。到目前,除03年新接收的选调生外,其余选调生全部被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营造选调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选调生到基层锻炼,是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举措。县委在认真学习领会中组通字[2000]3号文件和省、市委有关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全县干部队伍中全日制本科生的现状:每年我县培养出去的本科生有360余人,回原籍工作的本科生却不足20人,学外语、学经济、学计算机、学机械设计的人员奇缺,形成了现有本科生人数和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县委认为,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人才。县委要求,要把选调生的培养使用作为基层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培养为切入点,把选调生视为掌上明珠,作为人才来培养、来使用,通过对选调生的使用,在全社会形成聚集人才的导向。县委组织部对选调生的培养使用也提出了定培养对象、定考核措施、定培养计划和落实培养对象、落实专人负责、落实考评责任的“三定三落实”方案,并建立完善了对选调生培养使用工作的相关机制。为提高各级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县委专门成立了选调生培养锻炼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常委、组织部长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选调生所在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县委组织部专门制发了《选调生培养锻炼计划》,实行选调生培养工作例会制度,规定每季度末的20日为例会日,定期听取乡镇培养人的汇报和选调生本人的阶段性工作总结。日常工作中,常委、组织部长定期找选调生谈心,乡镇党委书记经常与选调生沟通,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连婚姻大事也替他们考虑到。为给选调生搭建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县委组织部还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直接管理选调生的档案,为其按行政编定岗,不设见习期,享受同等干部的一切政治、生活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带、有人疼,调动了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着眼使用,强化培养,全方位提高选调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人才是基础,是使用的前提。面对选调生的个体状况,他们作为组织上精选的人才,具有政治素质高、文化层次高、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的明显优势,是新世纪优秀的年轻干部。但同时也存在实践经验、基层经验、领导经验不够丰富,视野相对狭窄的劣势。培养教育的整个过程,如何扬长避短,因人施教,根据他们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有的放矢地搞好培养教育,是选调生加速成才步伐的重要环节。 一是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出发,搞好实用型培训。几年来,我们把选调生的培训教育纳入全县干部培训的大环境中统筹考虑,要求选调生全程参加科局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针对选调生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我们每次组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都让选调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带着压力随同学习,回来后比差距、谈收获,在学中比,在比中干。针对选调生领导经验不够丰富的问题,组织他们参加新提拔科级干部适岗培训班、正乡局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并在培训期间对他们单起锅灶吃偏饭,重点培养促成熟。去年以来,还先后组织他们参加了企业后备干部培训班、WTO知识讲座等10余个班次,培训内容不但涉及经济、外贸、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领导科学、政治修养、廉政建设方面的知识,为不断提高选调生的理论层次、开阔知识视野、端正领导意识,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选调生韩秀华通过参加WTO等经济知识培训,经济素质明显提高,主动钻研审计业务,现已成为重大项目审计的业务骨干。 二是从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出发,多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培养选调生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水平,还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实现选调生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同步提高,每次接收选调生,我们都根据选调生的特点、专长,把他们推向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在一线摸爬滚打,彰显个性,培养特色,提高在艰苦环境下领导工作的能力。学习经济的,选派到经企部门进行锻炼;学习机械制造的,充实到特色工业园区进行锻炼;学习农业科技的,选派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锻炼;学习英语的,选派到外经贸部门进行锻炼。在此基础上,实行定期轮岗、多岗锻炼、多层帮教的方法来帮助选调生尽快增长经验。规定选调生每半年轮岗一次,通过选派他们到企业挂职、到适当岗位试职或担任助理职务,促其增长领导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每个单位,我们都让选调生接触不同种类的工作,从基层做起,由主要领导亲自分配任务,安排工作,并定期听取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帮助选调生迅速成长。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让选调生打头阵,当先锋,战困难,历挫折,使他们在磨炼当中成长。2000年选调生沈海涛在企业挂职期间,主动深入一线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刻苦钻研企业管理知识,协助编写的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文件《质量手册》,在省级评审中原则上一次性通过,树立了选调生良好的形象。 三是从加强党性修养的需要出发,认真搞好传帮带。由于生活在顺境中,大多数选调生缺少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刻了解,缺少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为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我们大力推行了选调生帮带制度,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主要帮带人,统一规定了“带”的内容,即带思想,教育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正确的权力观念;带作风,用党员干部廉洁勤政的模范行动去影响他们,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带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把选调生融入农村一线去接受党性锻炼。2000年,将4名选调生编入下基层工作队,让他们包村入户,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2001年,又将选调生编入学教活动宣讲组,让他们为群众宣传“三个代表”,亲身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感受“三个代表”,思想品质、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升华。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斗争中,我们将选调生分布到各战区,让他们到一线工作,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深入群众,艰苦工作,使政治素质、意志品质、领导才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加大力度,强化使用,积极为选调生构筑展才献智的平台 使用人才是目的,人才只有使用才会产生效益,同时也是选调生成长的必然途径。在使用中,我们坚持把握特点,发挥优势,挖掘潜能,使人尽其才,才适其位。 一是因人制宜,用其所长。在安排选调生的工作时,我们坚持逐个查阅档案,联系每名选调生的专业特长、素质状况、性格特点,选择适宜的工作单位,并“量身订做”岗位目标,明确完成时限和完成效果,让他们在最适宜的岗位上、最舒心的环境中充分展示才华,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有效地激发了选调生的主观能动性。99年选调生付瑞霞,科大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我们针对其熟悉企业管理知识的特点,把她安排到私营经济发达的东光镇,通过大胆压担子,耐心教方法,及时帮解难,使其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很快成为该镇企业管理的骨干,2001年11月被提拔为副乡级经委副主任,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妇女领导干部。 二是打破常规,适时重用。我们紧紧抓住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的有利时机,按照“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及时提拔使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选调生;对于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选调生,让其在较短时间内经受不同岗位职务的锻炼,给任务、压担子,促其小步快跑,快出成绩,尽快成熟;对个别突绩突出、特别优秀的选调生,打破台阶和资历限制,在严格考察考核的基础上,予以越级提拔,让选调生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我们还采取腾位子、加凳子、先进后出等办法,对个别职数已满、但班子年龄偏大的单位,超职数安排了选调生,为提拔选调生做了有益的尝试。到目前,全县较早接收的4名选调生中,已有1名提拔为县委办正科级秘书,2名提拔为副镇长,1名提拔为县审计局党组成员,全部得到重用。 三是立足长远,跟踪管理。为保障选调生健康成长,我们积极探索选调生提拨后的管理约束机制,建立了定期交流、定期考察考核、谈心交心、廉洁自律四项制度,要求选调生一月必须写一篇信息,两月写一篇调研,每季度搞一次思想工作汇报,及时与组织沟通情况。组织部每半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考核,每年度根据考察考核情况进行一次调整。对政治思想不稳定或不安心基层工作、不能适应农村工作任务需要的,在报请省市委组织部同意后,及时进行人员调整。四项制度构建了加强选调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选调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已经提拔的4名选调生已全部成为本单位、本行业的中坚骨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全体选调生的适时重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聚集人才、吸引人才的优良用人环境,一个竞相发展、奋力工作的年轻干部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正在形成。 [---分页---] 管育并重 选任结合 不断探索创新选调生工作的思路和机制

2003年选调生经验交流会

中共沧县县委组织部   我县现有省委选调生6名。几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县始终把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选调生工作机制,在“培养、管好、用活”上下功夫,使选调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立足实际,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县坚持多管齐下,协调发展,综合提高,有效地提高了选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1、理论教育。这几届选调生绝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缺乏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的全面了解。为此,我县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加强选调生的教育培养。特别是我县今年举办了优秀年轻干部“周六研修班”,将对选调生的教育培训纳入这一班次,有针对性地开办了党史讲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课程,组织选调生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市场经济、法律等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他们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业务实践。选调生们在学校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普遍缺乏实践锻炼,缺少体验复杂情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机会。为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由“门外汉”转变为“行家里手”,我们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加强实践锻炼和培养。我县三批六名选调生全部被安排到乡镇工作,并有意识地压担子,让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的过程中,逐步由一名初来乍到的“生手”转变成长为能干、会干、善干的“熟手”。 3、组织引导。选调生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上大学时是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中共党员。作为选调生,在青年学生中脱颖而出,难免有些因骄傲而产生的自满心理。对此,在他们上岗前,我县及时举行岗前培训,通过集中教育和讲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对待组织、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同时,我们落实了“两级谈心制度”。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定期同选调生谈心,及时把握年轻干部的思想脉搏,代表县委谈要求,提希望,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各司其职、积极创新、勇创佳绩。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也经常同选调生谈心,介绍基层情况,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和增强扎根基层、热爱基层、安心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 二、着眼长远,逐步完善对选调生的管理机制   1、定向分配制度。为帮助选调生走好毕业后的第一步,切实保证选调生的顺利成长,我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定向分配制度。一是在总体安排上定向。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我们把新分配来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到乡镇工作,到基层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和考验。二是在发挥专业特长上定向。为确保选调生人尽其才,分配前我们根据每一名选调生所学的专业和上学期间的主要经历,提出指导性分配意见,要求乡镇党委安排他们从事与所学专业相适应或有利于其发挥特长的工作,从而激发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干。三是在具体岗位上定向。在保证选调生能够发挥特长的基础上,我县要求各乡镇有所侧重,尽可能将他们安排到党务、群团、农业、经贸等重要工作岗位上,以利于他们扩大工作接触面,在承担重要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尽快锻炼成长。 2、日常管理制度。首先是跟踪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利用基层调研、日常考核、定期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选调生在各单位的表现情况,跟踪把握成长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策略。其次是情况汇报制度。县委组织部定期召开选调生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情况汇报会,了解选调生日常表现及培养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意见。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定期向部长办公会汇报选调生工作情况。同时要求选调生本人每半年向县委组织部书面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再次是建立选调生情况记录在案制度。将他们的日常表现、特长等登记在案,全面、准确地了解选调生的情况,为加强管理和使用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3、年度考察制度。为全面掌握选调生的表现情况,检验工作成果,我县实行了选调生年度考察工作制度。一是在考察内容上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既全面考察选调生德、能、勤、绩、廉、学等各方面情况,又有针对性地重点考察其“四个能力”和“一个表现”,即为当地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开拓创新的能力,深入农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与周围领导、同志们关系的能力,不断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以及对自身要求是否严格、能否树立良好形象的现实表现。二是在考察方式上坚持谈话和评议相结合。一方面,进行考察谈话,谈话人员不仅包括机关干部,还包括选调生所联系村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另一方面,在考察中发放“选调生民主评议票”,通过无记名的方式,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选调生的评价意见,为组织部门全面、真实地掌握选调生各方面情况提供了客观依据,有效地弥补了考察谈话中的盲点。三是对考察结果坚持科学分析和合理运用相结合。在考察基础上,对每一名选调生的现实表现特别是发展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分别确定考察等次,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三、选用结合,注重对选调生的岗位锻炼 几年来,我县采取上挂、下派和轮岗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选调生在更广阔的实践领域接受锻炼,促使其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一是上荐培养。我们先后将1999年选调生王滢同志和2001年选调生孙军同志推荐到市妇联和市委办公室工作,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下派锻炼。对选调生,我们分期分批安排到基层锻炼,帮助他们了解熟悉基层,积累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经验。我县根据每一名选调生的专业和特长,分别安排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进行锻炼。2001年选调生宫志勇同志到捷地乡农业办工作后,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农民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科技服务技术中心,并与其母校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同时创办了《绿源农技报》,丰富了教育群众、宣传科技的手段,将农业科技信息及时送到了农民群众的手中,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沧州电视台《乡村四季风》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门的宣传报道。2001年选调生王昭群同志到大官厅乡工作后,主动争取到不稳定村---郭才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使该村重新建起了村支部,并打深机井一眼,解决了农民群众多年用水难的问题。三是多岗交流。几年来,我们针对每一名选调生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多岗位轮换,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接受锻炼,丰富经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特别是对个别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的选调生,坚决进行调整交流,避免对其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从内心里关心,从政治上关怀,千方百计帮助成才。如在今年村委会换届期间,让他们帮包情况复杂的工作片;借整顿农村后进村的机会,让他们帮包贫困后进村等,以此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 四、大胆使用,加快选调生选拔任用步伐 我县在对选调生做好严格管理和培训锻炼的基础上,敢于解放思想、大胆提拔使用,促进了选调生的快速成长。   1、坚持“三优先”原则。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积极体现“三优先”原则。一是对德才素质较好,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优先使用;二是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能力突出的,在班子换届或调整时,优先考虑;三是在公开选拔配备空缺领导职位时,同等条件,优先任用选调生。 2、坚持“小步快跑”原则。一方面,我们根据选调生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工作需要,对表现特别优秀的选调生,在使用上打破台阶限制,在公开竞争选拔领导干部时,鼓励、支持选调生参加,并适当放宽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对选调生的任用坚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只要选调生符合任职条件,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考察能适应岗位要求,就及时提拔使用。到目前为止,6名选调生中,有1人担任副乡长,2人担任挂职副乡长。 3、坚持适时推荐输送原则。一方面,我们规定凡县级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选调生中选配,让他们获得更多到县级机关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表现比较优秀的选调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选拔或推荐他们到县委、县政府部门或县级以上机关工作,让他们扩大工作的接触面,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工作能力。 [---分页---] 发挥专业特长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001届选调生 宫志勇 捷地乡现有人口27832人,耕地30877亩,人均耕地1.13亩,人多地少,地块分散且面积小,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在参加工作之初,发现我乡果木树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枣树、桃树、梨树、葡萄等果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果农收入不高;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但起点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划,各养殖场恶性竞争激烈,综合效益偏低。通过半年多的入村调研,结合实际,我于2002年担任农技站长后向乡党委、政府提出了捷地乡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一条道路,积极实施‘六个一’工程”的总体思路,得到了领导的赞同并付之实施。 一、主要工作。一条道路即“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引推科技,坚持走一条特色、高效、合作的农业发展之路”。“一条道路”是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积极实施了六个一工程: (1)建立建全一个乡级农业服务站所。参加工作之初,乡政府没有专门的农业服务机构,只有一名主管副乡长和一名农田水利员,服务力量薄弱。为发挥专业优势,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乡政府于2002年7月份新设立了农技服务站,让我担任站长,同时有专项经费,用于农业投入。站内配备了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从中央七套“农民致富”栏目组购买了60套农业科技光盘,内容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及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等。通过观看光盘,站内人员的技术、生产理论得到了加强和巩固,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本乡农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实施网上农业工程,全乡16个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部进行网上宣传,乡政府专门制作了网页,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洽谈。 (2)构建一个村级服务网络。全乡有16个行政村,只靠农技站5、6个人的力量很难把各个村的农业生产及结构调整情况了解清楚。经过再三思索,我向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在各村建立枣(果)业科技信息服务员的建议,得到了乡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全乡16个村中已经配备了18名枣(果)业信息服务员,每周一、周二信息员都按时上站,反映本周工作情况及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农技站接受技术培训。乡政府每年拔出一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给枣(果)业信息服务员开支及误工补贴,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机制,对18名信息员建立了档案,实行微机管理。在调动信息员队伍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其工作职责、范围进行了界定和约束。在信息员的选育方面,我们强化了标准,每个信息员家里必须有一定面积的果木树种植,并且有一定种植管理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信息员队伍的建立极大地解决了乡农技人员人手少不能及时入村、入户调研农时情况的问题。 (3)铺架一条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渠道。乡政府有了专门的服务机构,村里有了信息员,但如何把科技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群众的手中,又成了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尽管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但由于专家、教授的讲课一般理论性较强,时间短,内容多,加之农民总体素质偏低,缺乏理论基础,往往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于2002年10月创办了《绿源农技报》,现已发行了15期,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供求信息等32个栏目内容。报纸免费送给各种植、养殖、加工示范户,通过各村的枣(果)业信息服务员按时、定期的发放到农户手中。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绿源农技报》将于明年1月份进行全面扩版,并增设副刊。 (4)深化服务水平,成立一个服务中心。在我乡果品发展中,农民依靠自身的能力条件,只能满足整个市场主链条中“果品种植”这个环节,并且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果品还需要外界的技术支持,而果品生产出来以后,加工、包装,商标的注册,市场销售,农民不能依靠自身来完成。像异地生产的高效生物农药、技术、苗木,如果没有一个实体来操作,由于受信息、地域的约束,农民有时很难买到。而由于受体制的制约,仅靠政府的牵线搭桥又很难满足群众需要,致使政府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趋向于表面化。针对这种情况,在我的积极提议下,乡政府于今年2月份注册成立了“沧县绿源农业服务中心”,挂靠在乡农技站下,依托技术服务,进行苗木、果品的商品化处理及经营,提升服务质量,深化了水平。同时在乡农业示范园区内建立占地20亩的苗圃,繁育桃苗、杏苗3万余株,该苗圃隶属于服务中心。中心的成立使农民的生产与市场紧密相连,效果显著。 (5)建设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发展离不开典型示范,2002年11月13日,经过三个多月的协商交流,我乡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签定了合作建立农业示范园区的协议书,刘强县长及园艺学院的张玉星院长共同为园区成立揭牌。目前园区已分区规划,果树正在进行小区域布局。园区内树种丰富,在专家指导下正在进行美化搭配及效益核算工作。现在已引进蟠桃、金太阳及凯特杏、黄金梨等1.3万余株。通过3—5年的规划园区将形成“春赏花、夏垂钓,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大景观。在对园区进行技术指导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难忘,付圈村种植桃树有一定的基础和历史,但修剪技术落后,全部采用短枝修剪法,而现在最合理科学、最流行的却是长枝修剪法。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枝修剪法一时难以开展。经过我多方的宣传、耐心地工作,终于有三户村民答应用长枝修剪法,并且是在我保证出现问题和损失全部由我负责的基础上才运用的。通过农大老师的积极指导、帮助, 2002年秋季这三户每亩增产45%,由于桃的果型正、品质好,效益提高了60%以上。事实征服了全村的果农,2003年春季的修剪,群众纷纷向我请教长枝修剪法,今年每亩桃园的纯效益达到2500-3000元,每亩增收将近1000-1500元,并且带动了桃树的种植面积,今年又新增桃树200亩。 (6)树立一批种、养殖专业村、示范户。为了更好的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乡政府不断的帮扶、培树,全乡先后涌现出小贾庄枣树种植、马辛庄肉鸡孵化、付圈果木树种植、付庄子食品加工等专业村。“捷地吴国良冬枣示范基地”、“舞来河张玲大棚蔬菜示范园”等10名种植典型。付圈赵元芳奶牛养殖、捷地兄弟养鸡等8名养殖能手,付庄子陈殿华饼干加工、捷地保健饲料等四个加工企业作为示范户来带动全乡农业的总体发展。在一条道路的指引下,“六个一工程”互相影响,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两年来新增枣树4000多亩,桃树、杏树、杨树2200多亩,极大的推动了全乡农业结构调整进程。 二、几点体会。(一)能够取得以上工作成绩至少与两点密不可分。一是与市委组织部领导深切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组织部领导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机会,使我们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能够不断的矫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积极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的改造环境最终达到与环境的互溶与发展。二是乡党委、政府为我们发挥才能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处处为我们开绿灯,使我们甩掉了包袱,能够信心十足,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二)政治上坚定,思想上要稳定。作为选调生来说,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经得起党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热潮中极度物质化的表现,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耐得住寂寞与清贫,不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诱惑,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得不做,不该去得不去,不该拿得不拿。我这里有一幅对联,希望与大家共勉:“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一味的等待、观望、埋怨,只会使自己处于困境之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同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展的看问题,变化的看形势,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通过踏实肯干的作风,不怕挫折、勇于进取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搞好自身工作,做出成绩。 (三)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做小事。看书是学习的重要途径,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加强岗位学习外,还要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例如诗歌、散文、名人传记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思想上的高度和具体工作上的深度,要能跳出工作看工作。要能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不能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要充分考虑你所作事情或服务对象的感受,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所作的事或构想是否合理可行。另外要注重做小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不拘小节,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 (四)善于创新,挑战自我。选调生都有一种天生的朝气和办事的锐气,在缜密思考的同时,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和旧的习俗,。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在防治“非典”期间,乡党委书记交给我一项任务——在两个月内完成捷地乡15年的小城镇规划。在接任务以前我顾虑重重:一是由于我从农口学校毕业,对城建知识一无所知,怕完不成任务。二是小城镇规划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工业、农业、服务业、通信、市政设施、人口预测等多项内容,同时还要密切联系本乡实际进行规划,如果做的不够科学、规范、专业,担心辜负领导的信任。经过再三考虑,我终于接下了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四处寻找相关材料,走访了沧州城建设计院、沧州水专的专家老师,并同东塑房地产办公室联系,借鉴颐和庄园的设计理念,到河北农大寻找支持,同时发动农技站所有人员,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感觉有用也要收集到。经过15天没黑没白的忙碌,历经三次校对的“捷地乡小城镇总体规划”终于出炉。乡党委回恩亮书记看后深感惊讶,没有想到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把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东西做好,当回书记拿着“规划”对我说:“小宫,你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注意身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15个日日夜夜彻夜难眠,经历了磨练,终于有了收获。很高兴的是,“总体规划书”已经通过了乡人大,上报到县人大,得到了县领导的认可,同时省设计院的专家也对所作的规划给予了很高评价。 (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同单位同事的关系,二是同单位领导的关系,三是同村干部的关系。处理协调好关系是我们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搞好关系最重要的是“待人以诚,处事以情”,就是用一颗诚心实实在在的对待别人,带着感情做事情。处好关系尤其是同单位领导的关系,要把握一点,“不要使关系走向庸俗化。”每一位领导都喜欢自己的下属能够干事、干成事,能为领导分忧解难,在关键问题上能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为领导的决策服好务。所以选调生一定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来赢得领导们的信任,而不是靠物质来维系同 领导的关系。 [---分页---]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1998届选调生 白胜军 人的一生总是在面临不断的选择,5年前我选择了加入选调生队伍,走上了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默默奉献之路。回首往事,感慨颇多,毕业5年来,我在乡镇工作了3年半,在团县委工作了半年,如今在市委统战部帮助工作,在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上,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历过成功时的意气风发,失败时的消沉低落,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工作经验,更有了一份坚定的自信:选择选调生之路,我不后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我愿意。 农村基层工作——在群众心中找准位置 1998年从河北工业大学毕业,我被选调到盐山县韩集镇党委工作。当时,在农村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干部太少,镇领导把我当“宝贝疙瘩”,经常找我谈心,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们的真诚,他们对人才的渴求、对工作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不能给“选调生”这个名字抹黑。 让我小试牛刀的机会来了,一个村由于班子出现矛盾,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镇党委派一名老包村干部去该村了解情况,结果他干了一周,也没摸清村班子中闹矛盾的原因。然后,镇领导就派我去调查,我先到群众中走访,又和党员、村干部们交流,多日吃住在村。我用真诚感动了群众和党员,终于找到了该村班子瘫痪的症结所在。我将详细的调查报告交到了镇领导的手中,镇党委根据我的报告,微调了村班子,使它又重焕了生机。通过这件事,大家觉得我这个选调生“还行”,没白喝墨水。得到大家认可,我心里很高兴。但时间一长,就感到农村的工作太简单,太单调,除了收提留、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等常规工作,也没什么新花样儿,我这个包村干部充其量不过是个跑腿工,这样一想,又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了。 何去何从?我试探过领导,但他们似乎都没有让我离开的意思。我陷入深深的思索,我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那时,我耳边不断传来这样的消息:这个同学月工资三千元,那个同学去了日本,还有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想想自己,仍是一事无成。正当我苦闷彷徨之际,一件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一次,我到所包的村开展工作,适值土地延包,我们正在丈量土地。由于很久以前分地遗留的问题,两户村民因土地分配发生了争执,找到了我。我当时懵了,头一次碰到这种事,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还是和我一块儿下村的老崔同志帮我妥善处理了这件事。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而对于老崔,我过去不怎么拿正眼瞧他,觉得他仅有高中文化。 这一夜,我辗转难眠。书记和镇长找我谈心。他俩一连问了我几个为什么:你是不是瞧不起一般干部?为什么你不愿干小事?是不是希望天天都去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为什么你总认为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合适? 一个个“为什么”,如一记记重锤敲击着我的心。我也反复问自己:人,应该怎样实现自身价值,怎样才能把个人的价值设计融入到农村的需求之中?联想到我在农村的种种“不适应症”,我觉得选调生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缺点。过去,我们总埋怨各级领导对我们横竖看不顺眼,思想不够解放,习惯用老观念老办法去“克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自己又何尝不需要改变呢?这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以为大学一毕业就自动成了人才。基层是个大熔炉,是包罗万象的大课堂,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最好场所。这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农民用汗水浇灌出的实践经验,有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所需要的阳光雨露、风霜雪雨。农村基层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唯有实干,才能学到。在基层,为老百姓办事的人就是他们的亲人,只要做出成绩,群众心里永远都会装着你! 乐于干小事,善于干小事,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做,这是我不断成熟的关键因素。我仔细琢磨,在基层工作方面,一些自己曾经觉得不屑一顾的简单工作,一旦认真钻研进去,照样能搞出“道道”来。比如,过去镇上迎接计生“三结合”工作检查验收,总是有些包村干部、村干部口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就认真学习有关计生“三结合”的各类文件,从中提炼出十条镇村干部必会的内容,制成“明白纸”。现在,这张“明白纸”已在全镇推广。过去镇上搞村务公开,都是把公开内容抄在外面的黑板上,很不方便,雨水一冲,还得重写。我就建议各村都制成活动的木黑板,将公开内容钉在黑板上,下雨变天就把黑板挪到屋里。现在,木黑板村务公开已在全县推广使用。1999年7月,我被提拔为镇宣传委员,就利用《韩集信息》这一阵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农业科技知识送到了韩集的千家万户。2000年底,我又组织成立了韩集镇新闻学会,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宣传报道队伍,随时对外宣传韩集,对外宣传镇里的各项工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好评。韩集镇多次被评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宣传文化系统先进个人”。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燃烧”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在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热情关心千百万人民的冷暖苦乐,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中“燃烧”自己,才能最终在群众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坚信只要你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心底有一份高贵的品性和坚毅的意志,那么,再平凡琐碎的职业,再默默无闻的人生,都会为你赢得自信,更赢得尊敬。 机关工作——以平常心,做平常事 2002年12月借调到市委统战部帮助工作,到现在时间虽短,却是我备受鼓励、深感压力、收获颇多的一个阶段。这期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也正是我决心脚踏实地、勤勉工作的动力。 以前,我在乡镇工作,虽然都是从事行政工作,彼此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工作岗位和环境的变化,就我自身而言,还是感到了一定的工作跨度。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到统战部的第一天,领导就把我安排到了办公室,并派给了我几项具体的工作,尽管都是小事,但是我感到这是市委统战部领导对我个人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对什么叫压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信任是一种压力,责任是一种压力,自感学识和才干之不足也是一种压力。 通过在办公室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耍”好笔杆子;二要变成“活电脑”;三要甘为“孺子牛”;四要当好“谋士”。 5年半的时间,换过三次工作岗位,但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尽管干得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我觉得充实,觉得快乐。我时刻在心里用这样一段话告诫自己: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呢?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选调生一定不要轻看了自己的这一点、一丝、一粒,应该从一点、一丝、一粒的奉献做起。 [---分页---]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1999届选调生 于雪 四年前,我放弃了在高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基层。四年中,我先后在乡镇、机关不同岗位锻炼,从一名乡镇干部到副科级领导,又到机关干部,通过组织的关心和培养、领导的信任和重用、群众的认可和期望,实践的摔打和磨练,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自信和坚强。 99年8月,我从河北大学毕业后,被选调到黄骅羊二庄镇,在办公室工作。上班时间不长,领导就让我起草一篇关于介绍全镇经济发展的文章,准备在《河北经济日报》刊登。领导的信任使我感到一种压力和责任,自己虽然写过几万字的毕业论文,但是在短时间内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还真有点无从着手。为此,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收集全镇有关资料,了解情况。主动与主要领导和同事们沟通,反复讨论,确定思路。又与几位同事走访全镇48个村的公司企业,摸底调研。回来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写,经过反复修改,提前把成稿交给报社,报社很快予以刊登。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两点:一是步入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学校虽然与社会有相通的地方,但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许多乡镇领导、一般干部、甚至村干部、私营企业主和老百姓,对三农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二是做好文字工作,除了能吃苦,还要做到对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工作要了解清楚,对主要领导的治镇思路要领会,对一些问题还要有个人的观点。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工作上也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打扫卫生、收发报纸、传阅文件、参与妇联、团委、农办等部门组织举办的活动,下乡包村,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农村,了解社会。 2001年3月,我被调到黄骅镇,在组织员办公室工作。镇党委决定对村委会换届中延期的村进行换届选举,当时我的女儿只有七个月。为了不失去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一狠心给孩子断了奶,与同事们一起进村入户,向党员群众征求意见、摸情况,研究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把矛盾化解在选举前。在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程序操作,把好选举的每一道关口,并耐心地为选民讲解选举的法律程序、选票的填写,力争每一位选民填的票有效,能够真正行使选举的权利。说实话,有时一个村要组织几次选举才能成功,选举结束后,还要组织新老干部谈话,帮助工作交接。直到一个团结、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村班子上任,我们才能舒一口气。 2002年5月,我被任命为滕庄子乡科技副乡长。这时,我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压力和责任也大了。但正是这种压力和责任使我在这个岗位上快速地成长。我是镇班子中年龄最小的、又是唯一的女同志,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干出个样子,我着实动脑子琢磨了一番。 一是注重团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善于团结大伙一道工作,才能形成合力不断取得成功。这是我顺利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团结问题也是一个在工作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一颗诚心,胸襟要广阔,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在一个单位成为同事,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在工作中多干一点儿,在生活中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在摩擦中多包容一点,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多一份温馨和快乐。二是靠个人的人品和工作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对待领导始终谦虚谨慎、不卑不亢,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凡事想在领导的前面,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情况和数据。其次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在工作中讲大局意识,补台不拆台,比如在今年苜蓿收购工作中,农业办缺少懂会计的收购员,我主动派出两个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好苜蓿收购工作。但是配合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在关键时刻,要大胆地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在一次党政联席会上,我针对本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苜蓿网站,成立苜蓿协会和经济人队伍,建立后腾村苦咸水养殖示范点的建议,都得到镇领导班子的一致好评。三是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做到生活上关心,工作中严格要求,敢于放手使用。我分管三个所站,针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工作经验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定期开所站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家庭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题,在生活中我成了他们无话不谈的老大姐。可是在工作中确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次农工部要一篇汇报材料,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总结了一页16开的纸就给我拿来了,明显的马虎应付了事,我看后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给他讲该怎么写,让他改了几遍才算过关,通过几次接触,他们也养成了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是突出重点,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往往成为产生干群矛盾、引发群众上访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农经站的服务、监督职能,我首先从提高农经站会计和村秘书素质入手,针对机构改革后农经、统计站合并,人员变动大、业务不熟练的实际情况,明确分工,带领他们到其他乡镇学习,请审计局的业务人员讲课,并同他们一道学习村有资金、帐目双代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靠制度规范,落实集体财务定期审计制度,推行出租车派车单、招待费审批卡,严格执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双签制,把好报帐、审批、审计关。最后靠监督规范,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监督村干部把钱花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上。同时结合村务公开、涉农价格公示,进一步理顺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苦咸水养虾是我分管的一项重要工作,5月上任时,全乡的苦咸水养虾工作刚起步,有3户准备养虾的农户,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全镇还没有一户成功养虾户。因为投放虾苗的最佳时间是气温最高的6月份,所以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积极主动地与以前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沟通、请教;深入到养虾户与他们座谈,又组织计划养虾的农民座谈,了解到农民想养虾致富但又苦于高投入缺资金、担心高风险无回报的实际情况。我就想光靠自己用嘴发动不管用,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收益才能大胆投入。本着以点带面的方法,我确定培树3个养虾户,以他们的成功典范辐射带动周围群众的工作思路。帮助他们与村委会签定承包合同,解决土地问题;跑土地局、农村信用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跑电力局帮助他们协调用电问题;组织参加科技局举办的养虾培训班、到其他乡镇参观学习、把一些养虾的市场信息、技术知识编成小册子发给农民;投放虾苗后,发现问题及时与专家联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去一次虾池,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但养虾却获得了成功,养虾户一年就收回了成本。在这三户的带动下,今年全镇又发展养虾户5户,增加养殖面积400亩。我负责的苦咸水养虾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被授予“科技进步奖”。 2003年4月,借调到市委组织部,从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成为机关工作人员,我感到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了,因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一个政治性、纪律性、业务性要求严格的地方,需要具备坚强的党性、过硬的业务素质、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 一是从细微处着眼,做好一些小事,因为离家远、吃住在机关,我就把机关当作自己的家,坚持每天早一步把办公室收拾干净,把水准备好,定期把床单、被罩清洗一遍,为同事们创造一个洁净、温馨的工作环境。坚持每天下班时晚走一步把电源、窗户关好,文件整理好,确保安全和保密。严格遵守机关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办事的外单位工作人员,为每一位来反映问题的老干部送上一杯热水,使来人真正感觉到组织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二是帮助做好工资审批、调配、选调生、任免等工作。在几次干部调整、提拔过程中,加班加点和同事们一起认真、细心地做好各种上会资料、表格的装订整理,及时通知谈话。在科室其他同志下乡指导工作的时候,帮助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同时迎接好上级组织部门的检查工作。 三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基层是学习提高,在机关也是学习提高。首先是向书本学,学一些理论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学习《干部任用条例》等政策规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读一些历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其次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郑部长关于提高三个素质应正确处理好十五个关系的讲话,对我如何为人和做事起了很大的启迪作用。老组工干部身上那种严谨踏实、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也深深教育了我。再次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中思考总结,10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赴南京学习,写了《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看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从西递文化看组工干部的内在品格》,受到好评。 通过4年多的实践和锻炼,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干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体现在乐于干事并干成事,体现在干事成败中的不断思考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敬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取长补短,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锻炼提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