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对于体育专业知识在考试中的考查形式还不清楚,为了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复习方向,最终顺利通过专业课笔试考试,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其中包含了常考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骨的发生方式包括( )。
A.膜内生骨和骨内成骨 B.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
C.骨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D.软骨膜内成骨和软骨膜外生骨
1.【答案】B。解析:骨的发育大约在胚胎时期第8周左右,一些由间充质先形成纤维结缔组织膜状,然后在膜基础上直接形成骨称膜内成骨;一些由间充质先形成软骨,然后再生成骨,称软骨内成骨。
2.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特点是( )。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或不变
C.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不变
2.【答案】B。解析:从事动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且这种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而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动脉血压变化的幅度与运动强度成正比。从事静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并以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
3.课外体育锻炼中,大多数女生喜欢参与健美活动,这种现象属于运动兴趣的哪一种属性( )。
A.倾向性 B.广泛性
C.稳定性 D.意向性
3.【答案】A。解析: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验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与体验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属性包含:(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而此题中题干明确指出大多数女孩喜欢健美活动,心理有倾向的体育项目,因此说是具备倾向性。
4.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学习过程中,保护和帮助者应该在( )。
A.练习者体前 B.练习者体侧
C.练习者体后 D.任意位置
4.【答案】B。解析:该题干主要考查的是体操单杠技术支撑后回环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其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保护帮助者站在杠前练习者的侧方,当身体回落腹部接近杠面时,一手迅速按腰,助其腹部靠杠,另一手拔其大腿,以助回环。当制动退抬上体时,迅速换成一手托肩,一手托腿。
5.武术中,虚步动作重心设在( )。
A.前脚 B.后脚
C.两脚之间 D.前后脚均匀
5.【答案】C。解析:该题干主要考查的是武术基本步形中的虚步。虚步的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开立,宽约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重心至于两腿之间;两手握拳于腰侧或平伸。挺胸,塌腰,脚跟外蹬,膝不过脚尖。
6.体育教学中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内涵( )。
A.个体水平与平均水平比较 B.个体水平与优秀标准比较
C.个体水平的前后比较 D.个体水平与合格标准比较
6.【答案】C。解析:该题干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方法中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加以比较,包括自身现在的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其评价的内涵是个体水平的前后比较。
7.课堂教学中,当练习或活动存在危险时,教师必须强调( )。
A.课堂常规 B.安全要求
C.学生示范 D.运动负荷
7.【答案】B。解析:该题干考查的内容是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所遵循的一种习惯性、制度化合法化的规则。课堂教学中,当练习或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必须强调安全要求。A选项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C选项学生示范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种过程,可以起到示范正确动作或错误动作,以便教师指正,学生学习。D选项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的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故本题选B。
8.正常解剖姿势下髋关节外展幅度有限,但是有的运动员侧踢腿可达180度,主要原因是( )。
A.股骨外旋10度 B.股骨外旋90度
C.骨盆侧倾20度 D.骨盆外旋20度
8.【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察正常解剖学姿势下的关节运动。盆骨相对来说灵活性较差,不容易做大幅度的关节运动,故排除C、D,在这里要明确股骨的位置不是大腿的肱骨,而是在盆骨的下方,然后可结合自身做侧踢腿的动作,当外旋10度时幅度太小不能够进行180度的侧踢腿,故排除A,在进行这类题型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操作进行排除法解题,也可以通过识记书本知识进行解答,在这一块还需记忆绕额状轴做屈和伸,绕矢状轴外展和内收,绕垂直轴做内旋和外旋。故本题选B。
9.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通过哪条血管进入肝脏?( )
A.肝固有动脉 B.肾动脉 C.脾静脉 D.门静脉
9.【答案】D。解析:该题考察肝的功能血管。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主要收集来自胃肠道的具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静脉血,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所以选择D。除此之外,还需记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口腔至十二指肠这部分管道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则称为下消化道,以及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肝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故本题选D。
10.正脚背踢球时,下列哪块肌肉产生爆发式收缩?( )
A.腹直肌 B.股四头肌 C.腓肠肌 D.臀大肌
10.【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察肌肉的工作性质和足球脚背正面踢球动作要领相联系。正脚背踢球时,需要用到小腿肌肉群,大腿肌肉群,以及臀大肌,但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做收缩的肌肉,可以结合自身做动作,在支撑脚落地后摆动腿的摆动过程中做收缩的是股四头肌,此时股四头肌做向心工作,肌肉表现为变短、变粗、变硬。此外还需记住离心工作时肌肉表现为变长、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故本题选B。
11.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机体内环境是指( )。
A.血液 B.细胞外液 C.汗液 D.细胞内液
11.【答案】B。解析:该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的体内环境,也称为机体内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只有内环境相对稳定时,才能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血液能维持水、渗透压和酸碱度平衡等,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故选择B,在做题时记住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不是细胞内液,这是易错点。故本题选B。
12.力竭运动后,下列哪一过程所需时间最短?( )
A.肌糖原恢复 B.肌肉中乳酸消除
C.氧和血红蛋白恢复 D.肌肉中磷酸原恢复
12.【答案】C。该题主要考察运动性疲劳恢复的规律。力竭运动后物质的恢复时间,肌肉中磷酸原恢复:最短2分钟最长3分钟,氧合血红蛋白恢复:最短1分钟最长2分钟,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恢复:最短10小时最长46小时,间歇训练后肌糖原恢复:最短5小时最长24小时,活动性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最短30分钟最长1小时,静坐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最短1小时最长2小时,根据以上分析,故本题选择C。
13.哪一部位的骨折宜采用大悬臂带固定?( )
A.锁骨骨折 B.肱骨骨折 C.尺骨骨折 D.指骨骨折
13.【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三角巾包扎方法。A选项锁骨—小悬臂带,B选项肱骨—小悬臂带,C选项尺骨—大悬臂带,D选项手指—夹板,所以选择C。此外还需要记住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转折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以及各个方法所适用的关节处。故本题选C。
14.体育探究式教学的开始环节是( )。
A.创设问题 B.创设情境
C.学生尝试练习 D.学生尝试性比赛
14.【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学习的定义。探究学习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故本题选B。
15.武术的本质功能是( )。
A.比赛表演 B.娱悦身心
C.修身养性 D.防身自卫
15.【解析】C。解析:该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为武术的本质。中国传统体育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运动观,其特点是通过锻炼形成一种以外达内、由表及里,有形而下的身体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精神境界,其本质功能是修身养性,其基本功能是防身自卫。故本题选C。
16.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落实在哪一环节?( )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策略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过程设计
16.【解析】B。解析:该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体育课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策略设计,它包括确定课的类型、安排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并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故该题选择B选项。
17.在体育课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遵循( )。
A.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B.一般教学规律
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D.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17.【解析】D。解析:该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中的适宜负荷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故本题选D。
18.脊髓灰质前角主要由哪种神经元组成?( )
A.感觉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 D.交感神经元
18.【答案】B。解析:B选项灰质按其形态可分为前角,后角,中间带以及侧角,前角的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通常称为运动神经元,侧角和中间带内的神经元:多为中型的多极神经元,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细胞,后角内的神经元:组成较复杂,分散或成群分布,背该是大型的神经元,其余都是小型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也称束细胞,主要是接受后根纤维的神经冲动。
19.剧烈运动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异生 D.脂肪的分解
19.【答案】B。解析B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肝脏具有双向调控功能,它通过肝糖原的合成,糖的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或其他糖类,以及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和其他单糖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的相对恒定医学;D选项当糖无法供给能量消耗时,便会转化为脂肪分解供应能量。故本题选B。
20.长期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自主神经紧张性增强 D.感觉神经紧张性增强
20.【答案】A。解析:A选项人处于静息状态时,心率之所以能够维持在稳态水平,其生理机制是迷走神经紧张性持续不断的控制着心跳的起搏点窦房结,使窦房结起搏细胞处于一定的抑制状态,B选项人体在静息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大于交感神经起着平稳心率血压等等的功能,所以B选项排除,C选项内脏,血管,腺体等等中的运动神经成为自主神经,其主要控制和调节动物及植物的所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紧张性增强会心跳加快等等反应。D选项感觉神经主要为感受器,与题不符合。故选A。
21.初到高原时,人体血红蛋白(Hb)与氧结合能力会降低,其原因是( )。
A.Hb浓度低 B.氧分压低
C.Hb浓度高 D.氧分压高
21.【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Hb)是人体负责氧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个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排除AD选项血红蛋白浓度,故本题选B。
22.运动时骨骼肌会产生强直收缩,而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期能自动去极化 B.心肌细胞期去极化幅度大
C.心肌细胞有较长的平台期 D.心肌细胞复极速度型
22.【答案】C。解析:骨骼肌与心肌都有神经元支配,骨骼肌受躯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而心肌为植物性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短,而心肌的长,骨骼肌在连续刺激下会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重要率的刺激下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会,心肌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与收缩时间基本相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再加上心脏本身有自律性,所以不会出现心肌强直收缩。
2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膳食纤维的功能( )。
A.预防便秘 B.控制体重
C.降低胆固醇浓度 D.维持正常体温
23.【答案】D。解析:D选项膳食纤维是人体不能消化的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食物成分。膳食纤维主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控制体重、防止便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胰岛素和三酸甘油脂、预防心血管、癌症等等疾病。故选D。
24.游泳时若水温低,易发生腓肠痉挛,并产生疼痛,其痛觉可沿哪根神经上传( )。
A.骨神经 B.胫神经
C.腓总神经 D.闭孔神经
24.【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系统的分布。胫神经沿中线下行至胭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后区。该神经在腘窝内发支分布于膝关节及邻近诸肌,其皮支为腓肠内侧度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A选项骨神经又称为股神经,主要支配股四头肌、耻骨肌和缝匠肌及大腿内侧;C选项腓总神经主要分布腓骨,支配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D选项闭孔神经主要支配大腿内收肌群的运动及大腿内侧皮肤感觉。
25.持杠铃双臂弯举后慢慢放下,肱肌所做的工作是( )。
A.克制工作 B.加固工作
C.支持工作 D.退让工作
25.【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肌肉工作的性质。退让工作又称为离心工作。其表现为:肌肉收缩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背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和定点彼此分离;肌肉变长、变细,但触摸时仍较硬。在持哑铃前臂弯举的放下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肌等肌肉所做的工作即为退让工作。A选项克制工作是指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表现为变短、变粗、变硬;B选项加固工作是指当外力使运动环节之间产生离散趋势,肌肉收缩保持一定紧张度,防止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想脱离的工作;C选项支持工作是指肌肉收缩或拉长到一定程度后,长度保持不变,肌力矩与阻力矩相等,使运动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26.马拉松跑的后期,人体动用能源物质的情况是( )。
A.糖类利用低于脂肪 B.糖类利用低于蛋白质
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 D.蛋白质利用多于脂肪
26.【答案】A。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氧氧化系统。马拉松运动必须以有氧供能为基础。由于脂肪氧化时,动员慢、耗氧量大、输出功率小于糖等特点。故运动的前期以启动糖氧化供能为主,后期随着糖的消耗程度增加而逐渐过渡到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B、D选项中蛋白质一般不参加运动供能;C选项马拉松在加速、冲刺阶段,动用糖靠无氧方式来供能。故选项A正确。
27.人体运动时,心输出量持久而大幅度地增加,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
A.局部体液调节 B.全身体液调节
C.等长自身体液调节 D.异常自身体液调节
27.【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心输出量的调节机制。即心肌收缩力对搏出量的影响(心肌初长度不变)。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发生变化,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心脏泵血功能的这种调节是通过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在功能变数的改变来实现的,故称为等长自身调节。A项局部体液调节指的是组织代谢产物。B项全身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28.下列哪种损伤属于挫伤( )。
A.脱位 B.皮下软组织损伤
C.内脏破裂 D.骨折
29.【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损伤的分类。软组织损伤:是指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撞在硬物上造成局部表层或深层皮肤、肌肉关节囊或韧带的损伤。这类损伤多见于大、小腿前部。选项A脱位是指关节面先脱离,属于关节扭伤;选项C内脏破裂多因内脏本身病变后受到外力作用或外伤引起;选项D骨折;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30.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经常要调整膳食结构,其合理的方式是( )。
A.低糖高脂 B.低糖低脂
C.高糖高脂 D.高糖低脂
30.【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前的营养膳食结构。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前数日,将膳食中的糖含量提高到总量的60%~70%,适当补充糖可提高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降低脂类摄取量,高脂肪膳食时氧的利用率较低,加之脂肪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且在运动时人的消化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因而不易在运动前食用高脂肪膳食。选项A、C都为高脂类食物;选项B,训练期间需消耗大量糖原,糖原耗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造成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1.肩关节前脱位的典型体征是( )。
A.明显压缩 B.“方肩”畸形
C.手拉试验阳性 D.关节功能障碍
31.【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肩关节前脱位的特征:肩关节前脱位的典型体征是“方肩”畸形。由于关节腔空,无肱骨头,肩峰突起,形成典型的方肩畸形。所以该题选择B选项。
32.体育赛场上攻击行为时有发生,根据运动员发生攻击时是否有愤怒的表现,可分为( )。
A.敌意性攻击和特质性攻击 B.工具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C.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D.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32.【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攻击性行为。根据攻击时是否有愤怒的表现,可以将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根据个体的人格特点的不同,可将攻击性行为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故C选项正确。
33.在足球比赛中,进行有效防守必须遵循哪些战术原则( )。
A.延缓、平衡、收缩、控制 B.纵深、延缓、平衡、渗透
C.收缩、应变、渗透、控制 D.纵深、宽度、渗透、应变
33.【答案】A。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足球的防守战术原则。在足球比赛中,进行有效防守必须遵循的战术原则为延缓、平衡、收缩、控制。足球的进攻战术原则为深度、宽度、渗透、跑位和应变。由此可判BCD选项错误。故本体选择A。
34.篮球比赛中有7支球队参加单循环比赛,比赛场次共有多少场( )。
A.15场 B.18场
C.21场 D.24场
34.【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单循环比赛时,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比赛采用单循环制时,比赛场数=队数×(队数-1)/2。故本题选择C。
35.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教学的重点技术环节是( )。
A.准备姿势、移动和击球点 B.手型、迎球动作和用力顺序
C.准备姿势、手型和迎球动作 D.手型、击球点和用力顺序
35.【答案】D。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技术教学的重点技术环节应放在手型、击球点和传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上。故本题选择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因素。
1.【参考答案】
影响肌肉力量的解剖学因素包括: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决定肌肉力量大小最重要的解剖学因素是肌肉发达程度。衡量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一块肌肉的力量等于该肌内所有肌纤维收缩力量的总和,因而,肌肉内所含肌纤维的数量愈多,其肌力则愈大。
(2)肌肉的初长度:加大肌力的作用幅度;预先拉长肌肉的初长度刺激了肌梭,引起牵张反射,反射性地增加了肌肉的收缩力。肌肉是粘弹性体,预先拉长肌肉,增加了肌肉反抗变形的内聚力,间接地增加了肌肉收缩力。
(3)年龄和性别:一个人肌力的大小,与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人在30岁左右肌力达到最高峰。
(4)肌肉起止点位置:肌肉起止点和定动点可以确定肌肉运动的关节及其工作条件。
(5)肌拉力角:从肌肉的动点(肌肉在运动骨上的附着点)到关节中心(转动支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肌拉力线之间的夹角,叫肌拉力角。肌拉力角大,则力臂就大。力臂增大,肌肉的做功效率就高。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学因素包括:
(1)肌源性因素:
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的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来决定的,通常以cm2表示。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学因素。
②肌纤维类型
骨骼肌纤维可依据其收缩的特性分为快肌和慢肌纤维两大类,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收缩力。因此,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积或直径大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2)神经源性因素
①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肌肉即使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也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活动,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多,则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②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人体完成任何运动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也需要多块或多群肌肉共同工作来实现。不同的肌群接受不同神经中枢的支配,不同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得到改善,可以提高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与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其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
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情绪激动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会导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其他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大量释放,成为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2.简述运动技术的结构组成。
2.【参考答案】运动技术的结构组成是动作要素和技术结构:
动作要素包括:
(1)身体姿势: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结束姿势。身体姿态是指身体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2)动作时间:动作时间是指完成运动时所持续的时间。
(3)动作轨迹: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做动作时所移动的路线,包括形式、方向和幅度。
(4)动作速度:动作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人体在空间的位移。
(5)动作速率:动作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的频率。
(6)动作力量:动作力量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7)动作节奏:动作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3.作为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评价一堂体育课。
3.【参考答案】
(1)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方面。
(2)教师方面:①教师专业素质: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②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课程建设方面:①是否制定了课程规范性文件②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实施③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内容的先进性④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优点和不足⑤课程实施保障状况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
某中学实施足球模块教学,郑老师在教授足球“脚背内侧踢弧线球技术”(也称“香蕉球”见图1)时,其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图1
(1)教师示范足球脚背内侧踢弧线球技术动作,让学生观察球的飞行路线和教师脚部动作。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球会弧线飞行,让学生讨论。
(3)分小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教师对学生所回答问题进行点评,并讲解足球弧线飞行的基本原理。
(5)教师再次做示范,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脚部动作。
(6)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
(1)该教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解释足球“弧线飞行”的原理。
1.【参考答案】
(1)该教师采用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法进行教学。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班或是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师的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学法,也体现了教师的教法。学法体现在,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球的飞行路线和教师脚部动作,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所要学习的运动技术的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力量等基本要素;在学生分小组讨论中,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积极发言,并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有效解决主要问题,体现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分组练习中,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法体现在,教师示范,但不讲解,而是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在练习中不断出现的错误动作,体现出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
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并且不断地在旋转,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因此当球转动时,空气就与球面发生摩擦,旋转着的球就带动周围的空气层一起转动,从而形成足球在空中向前并作弧线飞行。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与香蕉形状相似,故又俗称“香蕉球”。
2.案例:
寒假结束后,某校高一(2)班第一周星期二的体育课上,李老师在完成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安排了3组x10次的蛙跳练习和3组x10次的团身跳练习。在星期四第二次上体育课时,张同学问李老师:“老师,我前天上完体育课后,昨天浑身酸疼,今天还疼得厉害,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同学说完,又有几个同学也喊起来:“是啊!我们也浑身酸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应该怎么处理啊?”李老师看着同学求知若渴的神态,心里非常高兴,然后开始给同学们解释。
问题:
(1)李老师第一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
(2)后为什么会出现肌肉酸疼现象?应怎么样处理?
2.【参考答案】
(1)李老师第一次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不合理,因为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学生的各运动器官的机能还不能适应大强度的工作。各运动器官恢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而李老师在开学第一周的第一次课在学习运动技术之后又进行了下肢力量练习,且运动量较大,不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体育课第二天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所谓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剧烈运动(特别是离心性抗阻训练)诱发的肌肉酸痛不在训练后立即出现,往往在训练后24到48小时明显出现。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过度”使用肌肉所致,肌肉收缩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长时间没有进行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的力量练习,是肌肉内的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到损伤;第二,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这是由于运动会引起活动部位的局部缺血使得血液循环变差,进而引起致痛物质的堆积,如果致痛物质积累过多,就会引起疼痛感,而疼痛又会引起肌肉的反射性痉挛;第三,由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受伤或发炎而导致代谢异常。这是因为剧烈的离心运动造成的结缔组织损伤,损伤后的结缔组织会引起一连串的发炎反应,进而诱发疼痛;第三,肌肉工作强度过大、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副产物堆积特别是乳酸的堆积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肌肉的痉挛、疼痛和局部水肿,进而出现肌肉酸痛现象。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高一年级男生体育课,教学内容为: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教学条件:双杠5副,体操垫10块,体操“双杠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和组织练习要求。(20分)
【参考答案】
中公教育解析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下载【2017教师资格备考攻略】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有话要说...